[日記]本週的隨意亂逛:每一次出手,都是賭注
written by 薄荷文章🍃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視野限縮了不少。就這樣一直滑呀滑,隨意地在fx(hash)上亂逛,目前的焦點基本上在那些免費的作品上(注:即使可以免費鑄造,還是要收手續費的)。
而逛下來的心得是,像在聆聽不熟悉曲風的音樂?看著各式各樣(超出自己審美所能及)的圖像,覺得世界太大了,完全不知道藝術家是如何創作出、又為何創作出這些產物(又或著我就是個藝術麻瓜🥹)。不知道如何欣賞這些作品,真是種奇妙的感覺。總之我就只能順著自己的直覺吧。
看到那些好看但數量稀少、早已被鑄造完的作品,總會覺得「可惡,好想要喔」,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NFT的價值從何而來。
另外,很難有100%長在審美上的作品。在隨機的情況下,要「抽中」滿意的作品真的太難了。那為什麼還是願意賭?因為它便宜。
不過,就算是便宜且可鑄造數量還很多的作品,我也不會想鑄造很多次來迫使它生出滿意的作品,我會有種製造很多垃圾的感覺(我希望每件自己鑄造的NFT跟我有獨一無二的連結)。所以就把希望都押注在那唯一一次鑄造上。相信命運!
顏色
隨機性很大部分會實踐在顏色上。而我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是個紫色控,看到畫面上有紫色就拍手叫好,沒有的就提不起勁,可謂是被紫色蒙蔽了雙眼。
結論是,既然大部分作品的配色都會隨機產生,我就賭它會不會生出紫色的作品。更直白地說,哪怕我看不懂作品在幹嘛,反正給我紫色就對了!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如各位所見──生成式藝術,就是這麼隨機。等我鑄造到好看的紫色作品,再來跟各位報喜。
其他瑣事:
1.在fx(news)中讀到了以下這一段關於「現場鑄造」活動的相關文字,還挺有畫面感的XD:
I'm glad to share that last Saturday, during the Night of the Museums, many people reached out to mint their first NFT. Most people didn’t know anything about crypto/NFTs and were hesitant to trust, so they didn’t want to scan the QR code. However, many others did, and it was a great satisfaction to see their happy faces after receiving the digital souvenir as a gift. Some people even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mint more than one piece.
2.大家應該都對黏在牆上的香蕉有印象吧?這禮拜正好看到「NFT化」的香蕉: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project name
然後又好巧不巧,在YouTube上被推送了「沒轉外框的學藝股長」解析那根香蕉的影片:
中間關於達達主義在創作中加入隨機性,以及後面對於「香蕉」作品意義(及其價值)的探討,我個人覺得跟生成式藝術/NFT稍微有點連結。一時說不上有什麼結論,就是對於這方面多了一些能思考的觀點罷了。